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《东海》文艺月刊上的 衢县文艺特辑

来源:文化月刊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0-07-29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要】:胡江丰 《东海》文艺月刊,浙江省文联主办的全国发行的期刊。1961年8月,该杂志曾刊出“衢县文艺特辑”。59年前,一本省级文艺杂志上推出的“衢县文艺特辑”,都选用了哪些作品

胡江丰

《东海》文艺月刊,浙江省文联主办的全国发行的期刊。1961年8月,该杂志曾刊出“衢县文艺特辑”。59年前,一本省级文艺杂志上推出的“衢县文艺特辑”,都选用了哪些作品,它们的作者又是谁,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?随着这期杂志的“重出江湖”,人们得以回望59年前衢县文艺创作的“风景”线。

被誉为“第一颗夜明珠”的黄坛口水电站,近期在申报“全国工业遗存”。电站史料收集中,1961年8月号的《东海》杂志现身了。在这期的“衢县文艺特辑”中,就有反映黄坛口电站建设的文学作品。

这本59年前的杂志,纸质已有些发黄。但封面上书法体的“东海”两字依然鲜红而醒目(见上图)。打开目录,“衢县文艺特辑”标注下,列出14篇作品,体裁有散文、小说、特写、民间传说故事、诗歌、散文诗等。作者有刘景春、赵杰、邱锡泉、庄月江等15人。

特辑作者之一的庄月江先生说,这是衢县首个和《东海》文艺月刊合编的文艺特辑。《东海》杂志青年编辑汪运衡(笔名“心序”),那年5月专程到衢县,于设在孔庙的县文化馆召集作者开座谈会,组织作者讨论、改稿。

“衢县文艺特辑”的15位作者,除刘景春(衢县县委书记处书记)、赵杰(衢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)等为干部外,大部分作者为工农兵业余作者。如邱锡泉是铁路职工,庄月江是衢化的学徒工,童吉福是农民,方菁是龙游塔石小学老师,黄均康是中专毕业的地质队勘探工。当年,由工农兵作者来写工农兵,尤其受推崇。据庄月江先生回忆,那时他在《浙江日报》等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,署名前往往加上“工人”字样,可见当时工人社会地位之高。

15位作者中,有两位值得说说。一位是邱锡泉,另一位是庄月江。

邱锡泉14岁考上铁路工厂当钳工。因青年时期患小儿麻痹症致双腿萎缩。困顿床榻的他,未向命运屈服,一边从事铁路工会和居民委员会工作,一边以苏联的保尔·柯察金、中国的吴运铎为榜样,努力学习写作……他与沈虎根、樊福根等,成为浙江省第一批工人作家。邱锡泉是衢州第一位浙江省作协会员。当年曾写下《党给我慧眼》等歌颂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短诗两百多首,以及《父与子》《邻里之间》《家务事》等反映社会新风的小说80余篇。上世纪50年代中期,他被评为“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”,受到省文联和共青团浙江省委表彰,作为自学成才和身残志坚的典型,被树作我省青少年学习榜样。

庄月江,1958年12月到衢化102分厂当工人,业余时间喜欢写诗,写小说。在生活源泉的滋润下,诗歌、散文、小说源源不断地从他笔下涌出,散见于《东海》《浙江日报》《浙江青年报》等报刊。

1972年,庄月江创作了散文《苹果树下》,以纪念毛泽东同志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发表30周年。1972年7月31日,《金华日报》用一个半版面刊登这篇散文;8月12日,上海《解放日报》转载;10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配乐广播;12月,《解放日报》改编为连环画,很快传遍全国,影响广泛。

1980年5月,庄月江在《衢化报》当编辑期间,以《得鱼都是粉红鳞——评刘鹗的诗》为题,在《文化娱乐》杂志上发表的关于《老残游记》作者刘鹗的研究文章,是粉碎“四人帮”后最早公开发表的研究刘鹗的文章之一,评论了新发现的刘鹗104首诗歌。不久,该文被翻译介绍到日本。他写的十余篇有关刘鹗研究的文章,题目全被列入日本清末小说研究会的“清末小说研究目录”。他从普通电工成长为浙江作协会员,曾任《衢州日报》副总编辑,培养了衢州不少文学青年。如今他虽已年过八旬,仍然笔耕不辍。

白云苍狗,“衢县文艺特辑”出刊已近60年了。正如当年资深教师余犹先生在“衢县文艺特辑”座谈会上所说:这些青年作者和他们的作品,只是衢县文艺的蓓蕾,必将开出更美的花朵,结出更多的果子。

文章来源:《文化月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whykzz.cn/zonghexinwen/2020/0729/397.html

上一篇:200410 追求极致,保持本真 王一博《T》4月刊
下一篇: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赵美舒艺术馆揭示赵美舒J

文化月刊投稿 | 文化月刊编辑部| 文化月刊版面费 | 文化月刊论文发表 | 文化月刊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文化月刊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