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老舍与红颜知己赵清阁

来源:文化月刊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0-09-12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要】:老舍,原名舒庆春,1899年2月出生于北京。老舍九岁时得人资助始入私塾,1913年,考入京师第三中学,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,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,毕业后教书,也写小说。

老舍,原名舒庆春,1899年2月出生于北京。老舍九岁时得人资助始入私塾,1913年,考入京师第三中学,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,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,毕业后教书,也写小说。之后,赴英国,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讲师六年。1930年回国,任齐鲁大学教授,1931年7月与胡挈青在北京结婚,婚后接连生了三个孩子。抗战爆发之前,他已经完成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,从文学爱好者到著名作家的蜕变。

抗战全面爆发后,老舍与老母妻儿离别,独身一人前往武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总务部主任,从事抗战文学运动。此时,23岁的女作家赵清阁,成了38岁的老舍的秘书。

赵清阁,1914年5月9日出生在河南信阳城内一个小官僚家庭,幼女失母,气质忧郁,性格倔强。省立信阳女师附小念高小时便接触新文艺,15岁便离开信阳至开封求学。1931年第一次向报社投稿就得到发表。1933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,成为《女子月刊》的基本撰稿人。1934年春,她曾经给鲁迅先生寄诗文求教,得到鲁迅的关怀和亲切接见。在左翼作家洪深等人的鼓励和帮助下,她转向写剧本,从事创作。1936年在《妇女文化》月刊发表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《模特儿》。

1938年,赵清阁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,与老舍相识、相知。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,惺惺相惜,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。甜蜜短暂,据说有人暗中写信告知远在济南的胡絜青。1942年秋天,胡絜青带着三个孩子,经历千辛万苦辗转数月,穿越敌占区突然抵达重庆。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,赵清阁去了上海,不久老舍也去了上海。再过一个月,胡絜青带着孩子也去了上海。

赵清阁的底线是:老舍一定要与胡絜青离婚,她才能跟老舍一起生活。而胡絜青不但在老舍出门抗战的时候独自抚育子女,而且还奉养老舍的母亲代他尽孝送终,要老舍跟胡絜青离婚,他开不了这个口。况且在与赵清阁分别的这段日子里,老舍与胡絜青又生了一个女儿。

1946年老舍赴美访问时,赵清阁前往送行。1949年后,在周恩来授意下,赵清阁曾写信要老舍回国。但老舍回国时,赵清阁却并没有去接他,而是托人带去一封信,“各据一城、永不相见。”

她十分佩服老舍的才华,仰慕之情常溢于言表。她藏有老舍大量的手札,晚年她把书画捐给了国家,家里挂的都是复制品,惟一留下的真迹是老舍的对联:“清流笛韵微添醉,翠阁花香勤著书。”边上的小字是“清阁长寿”,落款为“老舍恭祝”。它被挂在她书案前方的墙上,与她朝夕相处。

各据一城、永不相见,她独身至老。

现代著名剧作家杜宣先生关于赵清阁有这么一段话:“我原本以为才女高标,洁身自好,是一件至善至美之事;可是看到赵清阁的结局,大受刺激。独身可以,但不要因为一个男人。好的女子一定要有好的感情呵护着,不能给予她们这种保障的男人,不配去接近她们。”

斯人已逝,佳作流芳,轶事成佳话,读之令人慨叹。

(转自:魏书生)

声明:本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出入以真实情况为准,本公众号不对因使用本文章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,最终解释权归本公众号。

文章来源:《文化月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whykzz.cn/zonghexinwen/2020/0912/495.html

上一篇:茶似荼非
下一篇:海岛寻梦|苕帚疙瘩没用上

文化月刊投稿 | 文化月刊编辑部| 文化月刊版面费 | 文化月刊论文发表 | 文化月刊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文化月刊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